第(2/3)页 赵煦零零落落说了一大堆,众臣渐渐沉浸在他列举的各类偷奸耍中。 大臣为奸商哀叹的同时,也为自己哀叹,有这样心思慎密的皇帝,谁耍花招,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官家,先前的青苗法着实弊端重重,官家改良后,变得利国利民,其法甚善,臣为官家贺,为大宋百姓贺!” 封稷一改旧党做派,连声称赞,似乎附和皇帝就是斗倒了新党。 “臣附议!” “臣亦附议!” “······” 刹那间,旧党新党团结一致,全都同意改良青苗法。 但赵煦清楚,这只是表面现象,矛盾会接踵而来。 因为这一举措危害了某些人的利益,高利贷放出去的少了,自然会有人替他们摇旗呐喊。 “这是朕关于青苗法改良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诸卿参考。此法可行,但不可操之过急,等诸卿议过之后,先在几个路试行,三年有成,推行全国。” 赵煦拿出写好的《青苗法改良条例》、《提举青苗法问事条例》、《钱庄法》等三个册子道,“明日开始,宰辅、枢密院、三省、三司使、翰林学士、御史台共同议政,专门讨论改良青苗法事宜,此事由章相公主持,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然后移交司农寺查漏补缺。” “臣遵旨!” 章惇如沐春风,拿着三本册子踌躇满志。 他坚信能改变大宋积贫积弱现状的人,唯有现在这个官家。 “朕闻民间借贷多为高利,利息之重,百姓苦不堪言,为求生计,不惜卖儿卖女,甚至家破人亡的惨剧时有发生。朕改良青苗法,旨在减轻百姓的负担,斩断这高利贷的吸血链条······对此,诸卿可有良策?” 须知,放高利贷者多为权贵豪强富户,他们财富丰厚,势力庞大,与官府交往甚密,甚至子孙多在朝中为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