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惊变(二)-《罗马的涅槃》
第(2/3)页
莫雷一嗓子刚刚吼完,密集的箭矢便从森林之中呼啸而出。
……
“补上城墙左侧的缺口!先将奥斯曼人赶下城墙。”
尼基弗鲁斯的军队大多已经筋疲力竭,要不就是一群老弱操着从城墙上随手捡起的阵亡者的武器胡乱挥舞。这样的士兵,战斗力势必大打折扣,城墙下指挥的奥斯曼军官,自然也认为胜券在握。
虽然有人老远就看见了飞驰而来的第四军团的援军,但尼基弗鲁斯却丝毫不敢分神。城墙一旦完全沦陷,再想组织有效的反攻,需要付出的是成倍的代价。东侧城墙已经是血雾滔天,不断有奥斯曼人被甩下城墙,直接粉身碎骨,但又有更多人冒着箭矢与长枪发起进攻。
城墙厮杀之惨烈已经远远超出了利维亚与奥西尼的想象,光是尸体就已经让人无从落脚,人们更多是直接站在血肉之上搏斗。
奥西尼相当果断地做出了抉择。
尼基弗鲁斯那一侧,看起来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肉搏,但还没有明显颓势。与之相比,西侧已经沦陷的城墙则更为关键,奥斯曼军队一旦通过城墙实行包围,那么特拉布宗的抵抗很快就会结束。这个时候,擅长阵地战的重步兵就是打开局面的最优解。
在地面弓箭手的掩护下,奥西尼率领的重步兵很快就在登上城墙的楼梯口处与奥斯曼军队展开了近身战。
重装步兵对于第四军团来说已经是最核心的战斗力,数量也极其有限。但相对特拉布宗城的价值而言,这点人力损失,君士坦丁十一世一定会做出补偿。
然而奥斯曼的军队中,却有着所有帝国士兵熟悉的身影。华丽的链铁混合甲胄,肩跨式剑鞘,以及足以防御火器和弓矢的大型圆盾,已经昭示了他们的身份——苏丹亲卫。
这也印证了穆罕默德二世对于整个安纳托利亚-本都的态度。特拉布宗,必然是反攻巴尔干的必要准备工序。
亲卫军同样只占奥斯曼军队中的很小一部分,攻城部队中的,则是穿着用皮革或铁片加固的半身甲的安纳托利亚轻步兵。
在帝国军队依靠箭矢掩护,逐渐重新在城墙上站稳脚跟后,后方的轻步兵也就能更加肆无忌惮地宣泄火力。第四军团的大部分士兵虽然并非训练有素,但基本的张弓搭箭还是能够做到的。再加上皇室的推广,改进后的十字弩再次被大规模装备,几乎所有人都能提供短时间稳定的火力支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