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没错,生硬的排列组合当然不适合在正面作战中保持突出表现,不过,如果是合理的协同配合,则会无限放大一个方阵的作战能力。伊芙蕾,去拿纸笔来,索菲雅,到时候你照我说的画。” “三百把火枪,我们送十个给乌尔班去做后续的生产和改良,剩下的火枪,足够我们组成一个强大的组合方阵。将火枪手平分成三行,分为预备、装填与射击阵列。最大程度地减少火枪方阵射击的真空期。” 在索菲雅笔下,早期“排队枪毙”的阵列模式就跃然于纸上。虽然很欣赏约翰的创造力,但乔万尼也可以看出,这种阵列模式的实用性也并没有那么大,遇到大规模的针对性冲锋还是毫无还手之力。 “之后,在外围用两层持盾长枪方阵,将整个火枪阵列包围。” “什么?” “这就是射击与枪刺方阵,也是在火枪广泛应用之后,最为合适的作战阵列。” 约翰的灵感,就来源于西班牙人经过塞米纳拉战役后痛定思痛,对火枪兵团进行的改组。这种方阵被命名为卡斯蒂利亚大方阵,即后世的西班牙方阵。这样的传统步兵与火枪兵紧密配合,任何距离都可以火力覆盖的阵线,让西班牙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战争中战无不胜。 只不过,这一世,他将不再用伊比利亚国家的名字命名。 “就叫它新罗马方阵吧,可怜的小穆罕默德,又要拿他来当作试验品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