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回忆录4-《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第(1/3)页
三、边疆烽火与离间之计(续)
议和的条件很苛刻:西陲国必须向南夏割让三座边境城池,赔偿巨额战银,且十年内不得再犯南夏边境。西陲国国王别无选择,只能一一应允。
消息传回京城,朝野震动。大臣们纷纷上奏,称赞慕容冷越英明神武,也赞叹风染霜的离间之计精妙绝伦。
慕容冷越在太和殿设宴,款待有功之臣。席间,他举起酒杯,对风染霜道:“风染霜,此次平定西陲国之乱,你居功至伟。朕敬你一杯。”
风染霜起身,端起酒杯,与慕容冷越碰了一下:“皇上过奖了。臣妾只是做了分内之事,真正的功劳,还是皇上运筹帷幄,秦将军奋勇杀敌。”
“你不必自谦。”慕容冷越道,“若不是你的离间之计,瓦解了西陲国与邻国的联盟,我们也不可能如此顺利地打败西陲国。朕决定,封你为‘镇国贵妃’,赐金千两,绸缎百匹,良田千亩。”
风染霜心中一震,连忙躬身谢恩:“臣妾谢皇上恩典。臣妾定当更加尽心尽力,辅佐皇上,守护南夏的安定。”
宴席过后,风染霜回到降霜宫。秋枫和贤妃早已在宫中等候,见她回来,连忙上前道贺。
“姐姐,恭喜你封为镇国贵妃!”贤妃笑着道,“这是实至名归,姐姐为南夏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理应得到这样的赏赐。”
秋枫也道:“小姐,你真是太厉害了!连皇上都对你赞不绝口。以后,看谁还敢在宫中欺负我们。”
风染霜笑了笑:“这只是一个开始。南夏的安定,还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她顿了顿,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李林甫的旧部虽然被打压,但根基未除。而且,西陲国虽然议和,但贼心不死,十年之后,未必不会再次入侵。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贤妃点头:“姐姐说得对。我们必须尽快清除李林甫的旧部,同时,加强边疆的防御,防患于未然。”
秋枫道:“小姐,我已经让人暗中调查李林甫的旧部,发现他们还有不少人隐藏在京城的各个角落,甚至有些已经混入了朝堂和内廷。”
“看来,一场新的较量,又要开始了。”风染霜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我们必须先下手为强,将他们一网打尽。”
——
四、暗流涌动与内廷清肃
风染霜封为镇国贵妃后,在宫中的地位日益稳固。慕容冷越对她信任有加,不仅让她掌管内廷的部分兵权,还将后宫的大小事务,也交给了她打理。
风染霜深知,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她并没有因为得到皇上的宠爱和赏赐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谨慎小心。她知道,李林甫的旧部和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寻找机会,报复她,颠覆南夏的统治。
为了清除内廷的隐患,风染霜首先从后宫入手。她下令,对后宫的宫女太监进行全面清查,凡是与李林甫旧部有关联的,一律调离重要岗位,或者赶出宫去。
清查工作一开始,就遇到了阻力。有些宫女太监,仗着自己在宫中资历深厚,或者有靠山,拒不配合清查。还有些人,暗中勾结,互相包庇,试图掩盖真相。
风染霜毫不手软。她让秋枫带领禁军,强制执行清查令。对于那些拒不配合的宫女太监,一律重罚;对于那些暗中勾结、包庇他人的,更是严惩不贷,直接打入天牢。
有一次,秋枫在清查过程中,发现一名资深的太监,竟然是李林甫的远房亲戚。这名太监,在宫中担任御膳房的总管,手中掌握着后宫的饮食供应。他暗中利用职权,给李林甫的旧部传递消息,还在食物中做手脚,试图毒害风染霜和贤妃。
秋枫立刻将此事禀报给风染霜。风染霜听后,勃然大怒:“好大胆子!竟敢在宫中下毒,谋害本宫和贤妃妹妹!”
她立刻下令,将这名太监拿下,打入天牢。同时,让人对御膳房进行全面清查,更换所有的厨具和食材,加强对饮食供应的监管。
在审讯这名太监时,他一开始还拒不承认自己的罪行。但在风染霜的威逼利诱下,他最终还是招供了。他交代,自己是受了李林甫旧部的指使,在风染霜和贤妃的食物中下毒,目的是除掉她们,为李林甫报仇。
根据这名太监的招供,风染霜顺藤摸瓜,又查出了一批隐藏在后宫中的李林甫旧部。她毫不留情,将他们一一拿下,要么打入天牢,要么赶出宫去,流放边疆。
经过几个月的清查,后宫中的隐患被彻底清除。宫女太监们再也不敢胡作非为,后宫的秩序,变得井然有序。
然而,朝堂上的斗争,却更加激烈。李林甫的旧部,虽然在后宫的势力被清除,但在朝堂上,还有不少人占据着重要的职位。他们暗中勾结,互相扶持,处处与风染霜和秦将军作对,试图阻碍南夏的发展。
有一次,秦将军上奏,请求皇上拨款,加强边疆的防御工事。但李林甫的旧部却纷纷站出来反对,说边疆已经安定,不需要再浪费钱财修建防御工事。他们还趁机弹劾秦将军,说他拥兵自重,意图谋反。
风染霜得知此事后,立刻前往养心殿,向慕容冷越进言:“皇上,秦将军忠心耿耿,为南夏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请求拨款修建边疆防御工事,也是为了南夏的长治久安。而那些反对的大臣,大多是李林甫的旧部。他们之所以反对,并不是为了南夏的利益,而是为了报复秦将军,阻碍南夏的发展。”
她顿了顿,补充道:“皇上,李林甫的旧部,在朝堂上根基深厚,势力庞大。如果不尽快清除他们,他们迟早会成为南夏的大患。臣妾建议,皇上可以借此次机会,削弱他们的势力,将他们从重要的职位上撤下来,换上忠于皇上、有才能的大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