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也是他乐意与楚泽往来的原因。 楚泽哪里知道,就这么会儿,刘伯温就想了这么多。 他只知道,自己把难题说出来了,刘伯温却只哦了一声,就没了下文…… 这哪儿能行? “刘大人,你向来有大明第一聪明人之称,咱这事,你给想想办法出个招啊。”楚泽追问。 刘伯温众沉思中回神。 他看了楚泽一眼,想了想,道:“嗯……法子也不是没有。” “那快说说。” 楚泽露出一脸请教的表情。 刘伯温道:“其实这事,只要王爷将制作出来的东西,卖出去几样就可以。比如铁船,比如自行车,还有游乐园、景点等等,随着时间流逝,这些都将会开始盈利,国库充盈不是难题。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发明,那些发明都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咱出不起这个钱,咱可以让别人出啊啊。” 话说到此处,楚泽脑子里那层薄薄的薄膜,一下子就被戳开了。 灵感如喷泉般往外涌。 他打断刘伯温的话,拍着手兴奋道:“没错没错,刘大人说得没错,咱们完全可以搞赞助啊。” 研发差钱,那就从民间筹集。 许多发明加在一起,那花费自然多。 但若是一样一样分开,那就少很多了。 民间也有有钱的。 他就打打这些人的秋风,让他们把钱拿出来,供给科学研究。 钱也不是白给。 只要成功,研发赞助那一栏,就会将出钱的人名写上。 让对方也体验体验荣耀回身的感觉。 这么一来,研发的钱就不必从国库里出了,研发也不会受到影响,出钱的人还有名誉传扬。 简直是一举三得。 这么一来,国库里的钱,就能省下不少。 “可还是不够啊。”楚泽刚高兴了一会儿,眉头又拧起来了,“无论是造火车还是铺铁路,前期都将需要大量投资,这些钱,根本不够支撑。”就算国库刚刚充盈,一番动作下来,也会再次空掉。 刘伯温也想到了。 他说:“咱不是把生意都做到海外了么?不如就再做大点,以国家的名义做生意,如何?咱们大明物阜民丰,有的是特产,就把这些东西拿出去卖,不又是一大笔来源?” 楚泽听到这话,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笑得刘伯温一头雾水。 “怎么,这法子不行吗?”刘伯温问。 楚泽笑摆手:“不是不行,咱就是觉得你太保守了。” 既然要做生意,就得往大了做。 卖些特产算什么? 第(2/3)页